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159.“法老临近的时候”表来自那里的邪恶所生虚假的流注极其严重。这从“法老”的代表和“临近”的含义清楚可知:“法老”是指那些沉浸于邪恶所生的虚假之人(参看8132, 8135, 8146, 8148节);“临近”是指流注。内义所论述的主题是那些被释放之人的第一次试探,一切试探皆通过来自地狱的流注发生。因为来自地狱的灵人会激起并提取出一个人所曾做过的一切坏事和他所曾怀有的一切恶念,由此指控他,并定他的罪。结果,他的良心痛苦不安,心中充满焦虑。这些感觉是由来自地狱,尤其来自红海所代表的这个地狱的流注造成的。由此可见,就论述试探的灵义而言,“临近”表示流注。
由于接下来的几节经文所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属于属灵教会之人的第一次试探,所以要知道,在主荣耀祂的人身,也就是使之变成神性,并以这得了荣耀的人身与他们同在之前,他们无法经受试探。在此之前,他们若真的受试探,必要屈服,因为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唯独通过主的神性人身得救。在主降世,并能通过神性人身为他们与地狱争战之后,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所要经历的试探由玛拉基书中这些话来表示:
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就是你们所渴慕的立约使者,看哪,快要来到。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硷。祂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看为甜蜜,仿佛永恒之日、往昔之年。(玛拉基书3:1-4)
这明显论及主的降临;“利未人”在此是指属灵教会成员,因为“利未”表示仁爱或属灵良善(3875, 4497, 4502, 4503节);“炼金之人的火”是指试探,就是洁净的手段,在此由“洁净、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来表示;“他们给耶和华献上的供物”是指信与仁;“永恒之日”和“往昔之年”是指古代的教会,和那时敬拜主的状态。
至于试探,它的性质如前所述(8131节),即:地狱与人争战,主为人争战。地狱所引入的任何虚假都会遇到一个来自神性的答复。来自地狱的虚假被注入并流入外在人或属世人,但来自神性的答复则流入内在人或属灵人。人对来自神性的这种答复的意识不如对那些虚假的;它并不触及他的单个思维,仅触及他的总体意识,然而以这种方式触及:他几乎意识不到它,只感觉到希望和随之而来的安慰;然而,这些希望和安慰却包含无数此人所不知道的祝福在里面。这些事物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适合他的情感或爱,尤其适合他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或爱,这形成他的良知。
说这些事是为了叫人知道,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生活描述了那些属于主的属灵教会并被释放的人所经历的试探,是按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描述的。他们经历试探是为了能进一步为天堂做好准备;因为通过试探,通过作为唯一手段的这些试探,良善和真理得到证实并联结起来;通过试探,仁变成信之仁,信变成仁之信。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必须经历试探,这一事实由主在以下经文中所说的话来表示: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不配是我的。(马太福音10:38, 39; 马可福音8:31至末尾)
又:
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愿意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 25; 路加福音9:23, 24)
路加福音: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14:27)
马可福音:
耶稣对富人说,背起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可福音10:21)
马太福音: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了,是要给地上带来和平;我来并不是带和平,乃是带刀剑。(马太福音10:34)
不过,要知道,在试探中,人不会争战,唯独主为此人争战,尽管表面上看,好像是这个人在争战。当主为人争战时,这个人就会在一切事上得胜。如今很少有人被允许经历试探,因为他们没有照信所要求的去生活,因此没有由真理构成的良知;凡没有因过着良善的生活而形成真理的良知之人都会屈服倒下,他后来的状态由此变得比先前更糟糕。
73.教导灵也贴近他们左侧,只是更往前。这些灵人也指责他们,但较为温和,然后教导他们当如何生活。他们看上去同样黑黑的,但不像前者那样如同乌云,而是像披上麻布。
他们被称为导师,前者被称为惩罚者。当这些灵人出现时,天使灵也会出现。他们坐在头部,以自己的方式充满它。天使灵的存在被感觉为一种柔和的呼吸,因为他们唯恐任何人因他们的靠近或流注而受到一丁点疼痛或焦虑。他们控制惩罚灵和教导灵,防止前者对此人造成的伤害超出主的许可,并要求后者讲说真理。
当一个惩罚灵与我同在时,天使也在场,不断使我的脸保持欢笑,使我嘴唇周围的区域向前推挤,我的口微微张开。当主允许时,天使很容易通过他们的流注做到这一点。他们说,他们的同在使得他们星球的居民就具有这种面部表情。
2488.在活生生的经历教导我之前,和其他人一样,我也以为没有灵人能知道我记忆和思维里的东西;它们只在我里面,并隐藏起来。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与人同在的灵人知道并察觉他记忆和思维的最小元素,比他本人还要清楚得多。天使甚至知道并察觉目的本身,它们如何从良善转向邪恶,从邪恶转向良善,并且他们知道的东西远比这个人知道的多。例如,当他将自己的意图沉浸在他的快乐中,因而可以说沉浸在他的本性和性情中时,他们就会察觉。当他如此行时,就会丧失看到他的目的所在的能力,因为他不再反思它。因此,从今以后,不要让人以为他的思维是什么秘密,他不会对自己的思维做个交代,也对他的行为、照着行为里面的思维的程度和性质做个交代。因为行为的真正性质取决于思维,思维则取决于目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